2012年5月24日 星期四

(5露)馭閒陶苑讓售:歡迎捷足先登(三之三)

沒看到這張告示之前,我還以為「讓售有緣人」只是戲言。不過在張先生親口證實下,又看到牆上貼了兩張半開壁報紙寫下的告示,我開始推敲琢磨張先生的想法,不知道他寫下這張告示的時候的心情?
不知道甚麼時候營地會易手?而接手的人會繼續經營露營區,還是變成自家使用的度假區?或許,這是我們最後一次到馭閒陶苑露營了,想來有些感慨。想想如果自己能將營地買下來經營,或許就能保有這塊我們家的初露營地。而且每天都能在露營區享受大自然的洗禮呢?但,這恐怕只能想想而已。
或許是張先生的文人風格,他的涼亭有水、有電、有桌、有椅,還有燈具和插座,相當方便(從事業經營的角度看來是不計成本)。營地有許多地方用竹製品布置,而隨處可見的書法對聯,讓人不禁沉浸在文人風格的雅致情調當中。 不知道下一個主人會不會繼續保有這樣的風格?有沒有足夠的涵養和氣度,提供這樣的空間氛圍和情調?或許這一個雅致營地將會隨著營地易主而跟著殞落?

           再次來到馭閒陶苑,在營區看到營區主人張貼的「讓售」告示,並且強調捷足先登,看看告示張貼的時間是4月28日。馭閒陶苑主人陶藝家張繼陶,以蒼勁的書法寫下告示,看來張大師是玩真的。
           沒看到這張告示之前,我還以為「讓售有緣人」只是戲言。不過在張先生親口證實下,又看到牆上貼了兩張半開壁報紙寫下的告示,我開始推敲琢磨張先生的想法,不知道他寫下這張告示的時候的心情?
           趁陶苑主人張先生巡視營區的時候,和他聊了半個小時,聽他簡單描述開墾這片營地的過程,和目前的經營狀況。原來他年紀大了,經常營地和市區兩地跑。而最關鍵的因素是他臥病多時的另一半,已經在去年底過世。孩子們又各有事業,並沒有參與營地經營,所以準備要將營地讓售。
           張大師開出的價格是兩千萬元,價格可議,捷足先登!以周邊山區林牧用地的標準來看,這價格還不低。但以整頓完善的露營區來說,卻近乎合理,只要能協議出幾百萬元的折讓。
           不知道甚麼時候營地會易手?而接手的人會繼續經營露營區,還是變成自家使用的度假區?或許,這是我們最後一次到馭閒陶苑露營了,想來有些感慨。想想如果自己能將營地買下來經營,或許就能保有這塊我們家的初露營地。而且每天都能在露營區享受大自然的洗禮呢?但,這恐怕只能想想而已。
           馭閒陶苑是我們家庭露營的第一個營地,當時預約營地的行政作業完全由社團朋友代勞。這次家族露營,在網路上搜尋連絡電話,卻發現馭閒陶苑沒有設立網站。輾轉在網路上找到電話以後,接電話的是八十幾歲的陶藝家本人。確定有營位以後,詢問訂金要付多少?沒想到張先生說,不必了。
           張先生的經營風格從營區的布置,到和客人的應對,充滿文人的風格。因為沒有預收訂金的關係,只要露營當天天氣不理想,就有一大堆人就乾脆不來了。原本幾乎預約全滿的營地,實際上只剩下我們四頂帳篷搭在草地上,而其他露友的八頂帳篷露全都搭到涼亭或是騎樓去了。整個營區的草皮顯得空空蕩蕩,格外清爽,讓堅定前來露營的我們可以獨享營區的空間。
           或許是張先生的文人風格,他的涼亭有水、有電、有桌、有椅,還有燈具和插座,相當方便。營地有許多地方用竹製品布置,而隨處可見的書法對聯,讓人不禁沉浸在文人風格的雅致情調當中。
           不知道下一個主人會不會繼續保有這樣的風格?有沒有足夠的涵養和氣度,提供這樣的空間氛圍和情調?或許這一個雅致營地將會隨著營地易主而跟著殞落?
*馭閒陶苑路線圖
連絡電話:(03)584-2614
GPS 座標: E:121°15’ 27.6 N:24° 44 29.6

386K左轉往內灣120縣道35K左轉新樂橋→約過1.1公里→左轉水田橋→約500公尺→即到馭閒陶苑
注意:路口現在有原住民風格的精神堡壘,上面寫著水田部落四字,在這裡左轉過橋,接著要走右邊那條路即可到達(路看起來很小,但沒錯就是那條路)
 

2012年5月22日 星期二

(5露)馭閒陶苑露營:珍惜雨天中和大自然朋友的相遇(三之二)

       下雨天從來不是困擾小孩子的問題,因為在大自然的時候,孩子們撐起雨傘、穿上雨鞋,就能自己找到很多樂趣。這一次的雨天探索主題是觀察蝌蚪,和玩溪水。孩子們深深被小池塘裡的一群蝌蚪所吸引,自動圍成一圈觀察,很快他們就發現了蝌蚪不同階段的成長樣貌。陪伴的大人無須多說,孩子就發現蝌蚪會先長出後腳。後來孩子又發現,怎麼有不同顏色的蝌蚪呢?蝌蚪吃甚麼啊?這隻有兩隻尖尖的手,屁股有一根針的紅娘華,會不會吃我們的蝌蚪?自然生態觀察就這樣很自然地由孩子們自發性,很自然地進行著。

         有些時候孩子們在空曠的草皮上玩紅綠燈,牆壁鬼;雨下大了就跑到為長輩準備的房間玩牌,雨停的時候就相約到溪流玩水。有一個第一次參加露營活動的小小孩,穿上雨衣,撐著雨傘四處探索,媽媽很有耐心地跟前跟後,發現露營區主人布置的陶土裝飾,停下腳步不斷注視著在滿山綠意中,視覺效果意外突出的的陶藝創作。
         在雨後的路上,不時會發現蝸牛、蛞蝓和青蛙等生物,帶著孩子們蹲下身來,觀察一下大自然的朋友們。而點燈以後,有很多五顏六色造型獨特的蛾類和甲蟲飛到燈下走秀。路燈下爬來幾隻盤古蟾蜍和黑眶蟾蜍,把握趨光性昆蟲自動送上門的機會,享受吃到飽的昆蟲大餐。
         帳棚區那頭的家人,突然大聲通報有螢火蟲,我趕緊帶著孩子們往黑暗的步道前進,在夜色中,幾盞螢火蟲發出微光,在樹林間忽高忽低地飛過,為在我們在馭閒陶苑的夜晚增添光彩。雖然已經五月底了,螢火蟲的數量已經減少,但是幾隻螢火蟲也足以讓我們開心不已。
         喜歡露營的朋友,有很多機會和大自然生物相遇。我們該用甚麼樣的態度來和它們相處?我喜歡生態,關心生物的生命權,但我不會很極端地禁止孩子捕捉或是碰觸生物。過度的禁絕,恐怕會阻礙孩子們和自然朋友培養感情的機會。我會提醒孩子,多用眼睛,少用捕蟲網(最好不要用),因為自然朋友也會害怕,可能會受傷。因此我們要小心翼翼地,不要讓它們受傷了。將蝌蚪或是青蛙裝在觀察箱的時候,一定要避免過度晃動,並且提供適當的落葉給青蛙躲藏。觀察結束以後,儘快將自然朋友放回發現它們的環境,這樣我們下次露營的時候才有更多機會和自然朋友相遇。
         喜歡露營的我們,帶著孩子們接近大自然,讓孩子們遠離電腦和電視。但是我們不希望孩子們帶著捕蟲網和魚網,變成自然生物的獵人或是殺手。發現孩子出現傷害自然朋友的時候,一定要給予孩子適度的引導,提醒孩子們關心自然朋友的需求。這樣孩子才可以在與大自然朋友互動的過程中,學會更用更柔軟而體貼的心和同儕互動,和長輩應對,成為一個快樂而充滿好奇心的自然之子。






(5露)馭閒陶苑露營二次行:雨天露營收帳棚,心甘情願啦!!(三之一)

        四月21日家人才從顏氏牧場露營回到家,馬上約定今年第二次露營的地點,我們再次選定家人沒去過的新竹縣尖石鄉馭閒陶苑!沒想到各地那麼多露營區,而我們家的露營經驗值才邁向第五次,就重遊馭閒陶苑了。

         上一次到馭閒陶苑露營,是我們家的初體驗。去年七月採買帳棚、睡袋、睡墊之後,沒幾天就跟著荒野小桃子親子團露營。當天的活動從下雨開始,最後在艷陽下曬完裝備收帳篷,非常完美,回味無窮。
          訂好5月19日的營地以後,每天盯著氣象預報,看著高達80%到90%的陰陣雨和雷雨機率,心想這也太巧合了吧?去年到馭閒陶苑也是這樣的下雨天,沒想到現在又有那麼高的降雨機率,氣象局還發布了豪雨特報,真是○○XX......。
          還好家人才經歷過顏氏牧場雨天露營的歷練(雖然我們紮營在雨棚下),已經打了預防針,前一天雖然大家還很擔心不斷降下的大雨,但是看看19號清晨雨勢已經趨緩,我們還是出發啦!
          經過四次露營以後,我已經可以駕輕就熟完成帳篷建設,接下來室內裝潢的部分就交給孩子。另一邊家人也開始在大涼亭下料理簡單的午餐。這一年來,老婆家族兄妹和表姊妹四家人,一起愛上了露營。凝聚彼此的是家人的情誼,還是大自然?或許都有吧,我們在間歇落下的雨絲中,分別從台北、桃園、八德、竹北和新竹五路並進,祖孫三代24口人,其中有12個小孩,相約在馭閒陶苑度過露營假期。
         馭閒陶苑營地主人張繼陶,為我們留了一個大涼亭,我們利用它當做炊事區和餐廳。兩天四餐,和宵夜點心,全在涼亭進行。雨下大了,大家就在涼亭下躲雨聊天。營地大方提供插座和照明,也準備了長條形桌子和很多椅子,讓我們省事不少,很輕鬆就能快樂露營。
         雨天是喜愛露營的人最擔心的狀況,設備淋濕了,還得期待隔天收裝備前,可以有足夠的時間曬裝備。雨如果下個不停,還得留意帳篷會不會進水。但是喜歡上露營的感覺以後,很多露營愛好者遇到下雨天,還是選擇出門,因為下不下雨得聽天由命,快不快樂自己決定。
         星期天回到桃園,天氣已經逐漸放晴,下完裝備,就將潮濕的天幕、地布和帳篷搬到社區中庭風乾,很多社區的鄰居看我在中庭搭帳篷都跑過來閒聊兩句。露營碰到下雨真的很麻煩,尤其是收帳棚的上午沒有太陽公公來幫忙,只好另外花時間曬裝備。回想露營的過程中和家人朋友在大自然相聚,看著孩子們愉悅地在大自然探索,即使事後得花額外的時間曬裝備,也是心甘情願啦!
貼心小提醒:愛好露營的新手可以在車上準備一包黑色大垃圾袋,遇到下雨天收帳篷的時候,可以很快將潮濕的裝備包起來,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撤收了!
車子裝上車頂行李箱,馬上增加4百多公升得搭載空間
兩天一夜露營的地方
因為前一天降雨不斷,所以整個營區只剩下12頂帳篷,其他八頂都躲在遮雨棚下
收帳棚的時候少了陽光曝曬,回家後只好利用社區中庭的夜風吹乾帳篷

2012年5月15日 星期二

路燈下逐漸黯淡的螢火蟲微光

       兩年半來每天的單車通勤下班活動,因為同事車禍骨折請假休養,被迫暫停了一段時間。這一個半月來,幾乎只剩下周五下班騎車而已,因此這段時間一直惦記著夏夜的蛙鳴和星光,想念騎車回家的小路上那幾盞小小的螢光。


         上周五回家行經田間小徑的時候,特別放慢踩踏的速度,我不想錯過閃閃的螢火蟲微光,沒想到轉了一個彎,映入眼簾的不是提著小燈籠的老朋友,而是連續兩三盞白熾的路燈。幾盞全新的路燈,在闃黑的農路上大放光明,為返家的旅人照亮前路。然而,這路人的福音,卻是僅存的螢火蟲家族聞之喪膽的魔音。我想或許這裡不會再有螢火蟲的點點微光了!
         去年夏天幾次在返家途中的美好記憶,也許就成了絕響。回家的小路有了路燈照路,消除了一些陰暗的死角,但是這幾盞大放光明的路燈,卻也將這片螢火蟲最後樂園的希望燃燒殆盡。返家的途中,我不禁為這個消逝的的螢火蟲樂園而哀傷。誰來為這幾隻小小的螢火蟲請命?除了文字和記憶,我要拿甚麼說服公所和里辦公室,關掉路燈,給螢火蟲留下一線生機?
回顧之前單車通勤時和這群都市間螢火蟲的初相遇,當時寫下一篇這是最後一隻螢火蟲嗎?
如今,路燈點亮了,螢火蟲的未來恐怕不樂觀

2012年5月14日 星期一

永不放棄鹿場部落汶水仙山段試騎:參賽人數直直落,這會是最後一屆了嗎??


         隨著主辦單位五月11日公告選手名冊和號碼,熱血逐漸沸騰,有一種挑戰活動就要登場的感覺。六月九日永不放棄鹿場部落一役,TBC台灣寬頻跨系統的同事相約要一起爬仙山、馳鹿場。
         永不放棄這場賽事,在2010年首度舉辦,今年已經是第三年推出,雖然賽事距離只有約五十公里,跨越仙山和鹿場兩座分別約七八百公尺的山脈,但看過路線資料以後,我對這一條路線一點也不敢小覷。而從參加人數的消長,也能看出這個賽事確實讓許多單車愛好者卻步。第一年報名2241人,第二年1169人........今年竟然只剩下6百多人,不知明年還有沒有永不放棄鹿場部落??人數直直落,我想除了因為今年單車活動特別多之外,這路線的難度(變態)恐怕已經是有口皆「碑」了。
         五月13日帶著登山車,從新竹出發到苗栗,搶先來一段汶水到仙山段的體驗騎乘。為了模擬實際賽事的氛圍,我將汽車停在雪霸國家公園遊客中心,騎上我的登山車沿著台三線往獅潭方向前進。熱身段的台三線起起伏伏,由於剛出發體力仍然充沛,爬起來游刃有餘,下坡的時候因為道路寬敞,登山車穩穩以50多公里速度下滑。

         這段台三線非常適合在麻辣的「大菜」上桌之前,將全身筋骨充分喚醒、 熱開。隨後來到縣道124路口,右轉之後面對的是通往仙山的一連串上坡。蜿蜒的124道路在山間忽隱忽現,抬頭望著藍天、白雲和青山,這一天能在有樹蔭的山區騎車算是幸福。但是登仙山的時候,卻完全感受不到山林消暑的功效,山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,汗水也爭先恐後從臉頰上滑落,讓我一點也感覺不到我是在山區騎車。
         沿路有許多公路車騎士一起往仙山邁進,E-MA車隊幾位精實的選手,快速從後面追趕上來,打個招呼以後,將騎登山車的我狠狠拋在腦後。有機會被訓練有素的選手刷卡我一點都不會在意,畢竟我是假日騎車的騎士,落後給他們純屬必然(自我安慰)。

         經過一番努力,滴落下半斤的汗水之後,抵達仙山靈洞宮。廟前廣場邊的樹蔭下已經有很多公路車騎士駐馬休息。有些公路車騎士稍事休息,隨即轉身下山,準備再來兩趟加強訓練,聽起來相當豪邁,令我不禁想對它們豎起大拇指。
          整體來看,永不放棄鹿場部落賽事,汶水到仙山段的路況,堪稱有3.5星級的難度(如果以最高五顆星來計算)。但是因為剛剛起步,只要調整好呼吸,控制好迴轉速,不要太過急切而亂了陣腳和呼吸,我想大部分騎士都能穩穩過關。
          騎完永不放棄鹿場部落的第一P,我的心得是:不逞強,安全第一!不逞強才不會受傷,安全第一,才能一輩子享受騎車的樂趣!反正只要六小時就能過關,何不留一些時間拍拍照,好好享受旅途中的風景?我還沒完賽就忙著找理由慢慢騎,有些墮落,但喜歡騎車,就是健康騎一輩子,不要讓筋骨受傷,才是長久之計啊!!

2012年5月7日 星期一

公路車VS.登山車:論輕鬆愜意新歡不如舊愛 分類:鐵駱駝很愛騎


      經過內心一番掙扎,終於在一月份入手買下公路車,當時還特地騎著登山車去迎回公路車。其實,登山車當天就被我留在店家,我小心翼翼騎上公路車的瞬間,我的心思就被公路車輕快的路感所迷惑。從那天開始,假日約騎和挑戰活動,我騎出門的都是公路車。陪伴我環島的登山車,就直接送入冷凍庫冰了三個半月。
         直到夥伴最近相約要去騎永不放棄「仙山鹿場挑戰賽」,我才突然覺悟不能再冷落我的登山車了!其實我一直沒有忘情登山車隨時上下車的輕鬆愜意,也沒有忘記登山車方便好用的三片大盤和超大飛輪。但慢慢適應公路車以後,登山車竟然就被冰凍起來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剛牽公路車的時候,好幾次都是自己出門練車(其實是蠻害怕騎公路車去爬楊梅新埔一帶的陡坡),換了卡踏之後,更是不敢輕舉妄動。直到為了備戰輪霸西濱兩百K,我才第一次和跨車行的車隊,一起從中壢出發到西濱練車。
         公路車騎平路確實讓人有如神助,尤其是前面有高手破風,騎起來更是快意!但是只要中間遇到一個紅綠燈,或是閃避一個坑洞出現遲疑,前面的高手也會像風一樣消失,只能看著車尾燈漸行漸遠。那次團練的經驗,讓我對公路車的騎乘產生質疑:難道我騎公路車就只是為了享受速度而已?我竟然輕易放過沿途盛開的花朵和美好的風景?
         我承認公路車有超高的效率,這一點讓騎車更快速,前進的距離更遠。但我太喜歡拍照了,我擁有豐沛的好奇心,常常想停下車來拍照,有時甚至會離開柏油路面,到旁邊花叢看看昆蟲,拍拍花朵。有時候為了拍照取景,會踩到草地甚至石頭上。但是當我穿上公路車卡鞋,走路像隻鴨子的時候,我才發現我的移動方式竟然受到如此大的影響!
          於是當我報名鹿場挑戰賽之後,我決定讓我的登山車重出江湖!即使它的重量至少比公路車重了六七公斤,即使它的輪胎摩擦力讓人無法忽視。就這樣我從後陽台牽出我積塵的登山車,搞不好仔細看,還能在輪幅上找到蜘蛛網。但我還是決定騎著它出門了!

         重新騎上登山車出門,讓我嚇了一跳,怎麼騎不快?碼錶怎麼一直停在22公里、23公里?原來登山車的速度感和公路車有那麼大的不同啊!但是我還是很堅定的騎著它到東眼山逛逛!是啊!登山車就是適合爬坡啊!途中看到路旁山坡上的露營區,二話不說就切上去。回程看到通往志繼部落的小徑,當下來個大迴轉,一路騎往有如洗衣板的陡下坡,沿路騎騎停停,隨意到部落裡走走逛逛,和泰雅族的孩子們閒聊兩句。
         再度騎上登山車,讓我重溫登山車特有的騎乘感動,我又可以隨心所欲,不必受限了!穿什麼衣服褲子不重要,穿什麼鞋子也沒關係,這不就是我剛剛接觸單車運動的時候的最初的感動嗎?我想我不會再輕易將我的登山車冷落在牆角,但我也不會忘情於公路車的快意!或許就看當天路線吧!或許嫌公路車打氣太麻煩,嫌穿卡鞋太累贅,那就騎上我的登山車吧!



2012年5月1日 星期二

露營帳篷挑選:要夠大?還是要輕巧?

         為了挑選一頂適合我們家的帳篷,我花了一段時間做功課,幾個國內常見的品牌我們幾乎都到店面看過一遍了。從輕量化帳篷,到強調組合擴充性能的「名牌」。經過一番研究以後,我選擇了一頂坊間罕見的創新設計八人帳。從室內空間到防水性能都無可挑剔,我們尊稱它為「行動小木屋」。因為它具有挑高的空間,而寬度達300公分,我們一家五口很滿意。
         但美中不足是它收起來的體積也很大,足足有其他帳棚的兩倍到三倍大。雖然說要享有八人帳多出來的挑高和空間,無可避免的是收納的體積也會跟著放大。但它龐大的體積,對於我們的中型轎車的行李箱還是構成一些困擾。尤其是我們的露營設備清單還列了餐桌、行動廚房、椅子、炊事帳等等一長串的品項..........。但因為這頂「行動小木屋」的關係,我們的轎車行李箱早就大爆滿,清單上面的一長串需要採購的品項名單,都要再說,再忍一忍。沒有專屬的導演椅,沒有夢幻的炊事空間,好哀怨。
         所以我們先把腦筋動到如何「縮小帳篷占用空間」的方向。我們異想天開想要採購一頂適合夏天使用,又小巧玲瓏的三季帳。我們到知名美式賣場逛了一圈,抱回一組四人帳,因為我們深深受它小巧的體積所吸引,看著商品圖示,幻想著睡兩大三小應該還可以吧?大不了我睡在前庭嘛。但是這個想法很快就「美夢破碎」,我們在社區中庭試著搭起帳篷以後發現,畢竟它是四人帳啊!我們睡過豪宅八人大臥室,行動小木屋以後,要如何屈就四人帳的空間?我們最後還是決定把四人帳退掉。或許,六人帳會更適合我們一點?再這樣下去真是沒完沒了了。
         雖然許多露營前輩家中有多頂帳篷,因應各種露營場地的條件。但除了考量車子空間之外,居家收納空間也要一併考量。因此露營設備規劃和調整的問題,終究還是要回到原點。如何根據家庭人口數,年齡分布、車子大小和露營的偏好進行綜合性規畫。我們家的問題就是人口多,成員有兩大三小,老大已經逼近成年女性身高,老二在未來兩年也會「一眠大一寸」。看來我們家短時間內還是無法擺脫行動小木屋的「挑高和舒適空間」的魅力。 至於行李廂空間不足的問題,看來得朝向擴充行李架或是換車的方向思考了。
         如果你也和我一樣還在猶豫該買甚麼樣的帳篷,我會建議你「輕巧蠻重要的」、「好搭也很重要」、「一分錢一分貨」。但這也要看你的車子收納空間,和家庭成員的年齡分布來綜合判斷。露營的裝備一定會越來越多,沒有一種準則適合每一個人,或許多露幾次,別急著下手採購,多到露營區逛逛,就會找到很多很棒的創意。